西湖“六月黄”上市:量少货俏 想买要赶早

2023-06-29 15:24: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杭州人有句老话说得好:忙归忙,勿忘“六月黄”。一到暑气渐浓的时节,“六月黄”就爬上杭州本地“吃货”的心头,撩拨得人心里痒痒的。

“六月黄”,指的是进入成熟期前正准备进行最后一次蜕壳的大闸蟹,体重一般在2两左右,具有外壳脆、内壳软、肉质丰满的特点,产自西湖的“六月黄”尤其惹人馋。

好消息终于来咯!


(相关资料图)

昨天一早,东山农贸市场西湖鱼市,西湖“六月黄”上市开卖。消息灵光又好这一口的人,从杭城东西南北各个角落赶来抢鲜。

3小时卖光20只,价格120元/斤

昨天早上不到十点,记者赶到西湖鱼市摊位,刚好碰到把当天最后几只西湖“六月黄”心满意足买走的大婶。摊位大姐告诉记者,从七点开摊,不到三个小时就卖光了。“(六月黄)限量的,今天也就捞了不到两斤送来,卖光就没了。买不买得到,全看运气。”

记者了解到,今年的西湖“六月黄”比去年晚了半个月左右,去年小的卖100元/斤,大的卖120元/斤,今天开卖的价格则是120元/斤。“今天才刚刚开始卖,送过来的个头都不大,每只差不多一两。”所以这样对比下来,价格上较去年略涨了一些。

那么,抢手的西湖“六月黄”都是被哪些幸运儿买走了呢?

“有加了微信的杭州本地阿姨,让我一上市就告诉她,住在城西也一大早就赶来了,买走了五只。还有个小伙子总是顺道来摊位问,今天刚好赶上,买走了四只。”摊位大姐说,刚开售加上数量不多,所以知道消息的人并不多,没用多久,总共二十只左右的西湖“六月黄”就都被买走了。“等消息传开,来买的人会更多的,要买就得赶早了。”

大姐还告诉记者,这两年西湖“六月黄”产量一般,都是纯野生的,比起养殖的味道更鲜美,肉也更紧实更多一些,每年上市都供不应求。“老杭州人都爱这一口,蒸一下,鲜得嘞。”

再鲜不过六月黄,怎么挑?如何烧?

“六月黄”为何这么诱人?据悉,作为大闸蟹“幼崽”版的它们正值青葱少年,还在发育中,需经历十几次蜕壳才可成年。到了农历六月前后,正集聚能量准备成熟前的最后一次蜕壳,所以蟹黄满满,而且这时候的蟹黄尚未结成膏块,只是半流动的黄脂,故称“六月黄”。

如果不那么挑剔,不是非西湖“六月黄”不吃,那么,在东山农贸市场其他摊位也能见到其他“六月黄”的身影。这些来自江苏的小家伙售价要实惠很多,65元/斤。摊主告诉记者,从5月底上市以来,一直卖得不错。

记者没忍住馋,让摊主挑了四只肉多的尝尝鲜。摊主说,自己卖的都是今年的“六月黄”,蟹毛呈褐黄色,淡淡的、软软的。如果是隔年的小蟹,蟹脚往往毛黑而硬。只见她一边翻找一边捏着“六月黄”的肚子。“壳软有弹性,就好一些。还有就是摸它的肚子,胀胀的、凸起的,代表肉多,能透出来黄色的,说明蟹膏多。”

“再鲜不过六月黄”,这话虽说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它令人“垂涎三尺”的鲜嫩。怎么做呢?摊主说,由于“六月黄”壳薄又软,很容易入味,除了清蒸,炒、炸、汤、醉,都十分美味。

“可以切两半,做成面拖蟹,这时候的膏和面糊融合,面糊鲜,膏更鲜美。”

“用咸肉蒸你吃过没?下面铺一层咸肉,铺上对半开的蟹,下饭好几碗呢。汤汁也可以拿来烧面,味道超级好。”

“配着年糕炒炒也好吃的,又糯又鲜美的口感,我们江浙人的最爱。”

给记者打好包,袋子上戳好孔后,摊主又热心地推荐起好几种做法。“一直放到下班都没事的,有活力得很。”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晚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21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