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据报道,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在网暴治理过程中发现,和网暴相伴相生的是网络戾气。相较现实社会,虚拟空间的隐匿性,淡化了人们的言行责任感,更容易出现口无遮拦,也会导致网络戾气,从而导致不友善言论的集中出现,对网暴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网络戾气也会使一些网民肆无忌惮,恶俗黑话不断,影响社会情绪,污染网络环境。整治网络戾气,既包括对网暴本身的整治,也要改变让网暴存在的网络环境。
网络暴力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网暴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而是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对人进行伤害与诬蔑。如果说现实中真实可见的暴力行为造成的是人身伤害,那么网络暴力造成的则不仅是间接的人身伤害,而且更主要的是心理伤害,严重侵害当事人的名誉,破坏当事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甚至使当事人被迫走上绝路造成死亡,这样的恶性案例已多次发生。事实表明,网络暴力比现实暴力传播性更强,对当事人伤害更大,后果更严重,同时也对网络风气和社会风气造成的影响更恶劣。
为了遏制网络暴力,近年来,中央和国家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多次开展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网络暴力具有传播活动自发形成、信息结构的开放性、恶劣影响的虚拟促成、传播效果容易失控等特征,遏制网络暴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特别是与网暴相伴相生的网络戾气,通过自媒体、网络水军等炒作,更是对网暴推波助澜,久久难以平息。因此,中央和国家网信办接连出手,持续开展整治行动。中央网信办在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中,对建立健全网暴预警预防机制、强化网暴当事人保护、严防网暴信息传播扩散等提出要求,日前国家网信办再次强调进一步加大对网暴本身及网络戾气的整治力度,从根本上消除网暴生存的“土壤”,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在整治网暴行动中,各网站平台要按照中央和国家网信办的要求,落实主体责任,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规则,强化网络监督管理,对账号发文严格审核把关,加强内容识别预警,构建网暴技术识别模型,建立健全网络暴力当事人实时保护机制和涉网暴舆情应急响应机制,及时过滤“网暴”内容,提供一键关闭陌生人私信、评论、转发等设置,快速处置网暴相关账号,防止给当事人造成严重伤害。各级网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压实压紧网站平台主体责任,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加大对自媒体、网络水军等整治力度,发现网暴信息扎堆、防范机制不健全、举报受理处置不及时以及造成恶劣后果的网站平台,坚决依法依规采取处置处罚措施,对于涉及网暴违法犯罪的案件,要移交执法、司法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强化典型案件曝光力度,及时对外公布热点网暴事件处置情况,形成强大震慑。
同时,还要加强对网民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让广大网民明白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实施网暴必然会受到法律的惩处,从而提高网络安全法治意识,切实做到自己不实施网暴,也不参与他人网暴,还要积极举报网暴行为,共同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让网络暴力无立锥之地。(李忠勇)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晚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21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